當前位置:汽車配件110網(wǎng) >> 汽修百科 >> 汽車構造維修 >> 捷達王氣缸蓋和配氣機構 |
互聯(lián)網(wǎng) jiaer.qx 汽車構造維修 2008-06-07
氣缸蓋和配氣機構 -------------------------------------------------------------------------------- 一、氣缸蓋的拆卸和安裝 1、說明: 1)安裝帶凸輪軸的氣缸蓋時,必須在挺桿和凸輪軸接觸面涂上機油。 2)裝上氣缸蓋前,才可去掉保護氣門的塑料墊圈,該墊圈是交貨時帶來的。 3)更換氣缸蓋時,必須更新全部冷卻液。 2、拆裝條件 發(fā)動機處于冷態(tài)。 3、拆卸(參見圖2-29-1、圖2-29-2)。 1)關閉點火開關后,拆除蓄電池接地線。 2)排凈冷卻液。 3)將冷卻液軟管從缸蓋上的連接管上拔下。 4)拆下進氣歧管上部。 5)用干凈抹布堵住氣缸蓋上的進水管。 6)拆下火花塞插頭并松開高壓點火線的卡箍。 7)拆下噴油閥的護板。 8)拔下霍爾傳感器,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空調(diào)熱敏開關,噴油閥的插頭。 9)松開燃油分配器的電線卡箍。 10)拔下燃油壓力調(diào)節(jié)器上的真空軟管。 注意: 燃油管路處于壓力狀態(tài),松開軟管接頭前,應將抹布放在管接頭處,慢慢拔下軟管以卸壓 11)拔下燃油分配器上的供油和回油軟管。 12)拆下線束支架和連接管/氣缸蓋上的冷卻液管路。 13)從排氣管接頭上擰下前排氣管。 14)如箭頭所示按發(fā)動機轉動方向擰齒形皮帶輪端的中央螺釘,將曲軸轉到第一缸上止點標記,見圖2-12。 15)拆下齒形皮帶上護罩。 16)把螺紋桿(M5×55)1牢固擰到張緊裝置上,將帶大墊圈3的六角螺角2,擰到螺紋桿上,見圖2-30。 17)拉緊張緊裝置的高壓活塞,直到它可以用安全銷固定為止,安全銷型式(可參見發(fā)動機吊架2024A)如箭頭所示,見圖2-30。 18)從凸輪軸正時齒輪上取下齒形皮帶。 19)取下氣缸蓋罩。 20)按圖2-31中所示的順序松開并擰下氣缸蓋螺栓。 21)輕輕取下氣缸蓋。 4、安裝(參見圖2-29-1、圖2-29-2) 說明: 1)全部更換氣缸蓋螺栓。 2)氣缸體上擰缸蓋螺栓的盲孔中不能有機油或冷卻液。 3)只有在馬上要安裝時,才可從包裝中取出新氣缸墊。 4)須非常小心地拿取密封墊,如損壞,會導致密封不嚴 (1)在氣缸內(nèi)塞入干凈抹布,以免污物等進入缸壁和活塞間。同時也不要讓污物進入冷卻液中。 (2)清潔缸蓋和缸體的密封表面,注意不要形成拉長的小溝或刮痕(使用砂紙粒度不得低于100)。 (3)用抹布仔細擦掉研磨殘余物。 (4)將第一缸活塞設置在上死點,并反向旋轉曲軸。 (5)鋪上氣缸密封墊 1)注意箭頭所示的定位銷,見圖2-32。 2)注意密封墊安裝位置,應在進氣側讀出零件號。 (6)裝上缸蓋。 (7)安上缸蓋螺栓并用手擰緊。 (8)氣缸蓋按圖2-33所示順序分兩步擰緊。 第一步:40N·m。 第二步:用剛性扳手再擰180°(l/2圈),允許再擰2×90°。 說明: 修理后必須擰緊缸蓋螺栓。 (9)再往下安裝可按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 (10)安裝齒形皮帶并調(diào)整配氣相位。 (11)加注冷卻液。 5、檢查氣缸壓力 (1)檢測條件 發(fā)動機機油溫度不低于30℃。 (2)檢測步驟 1)拆下發(fā)動機轉速傳感器-1-的白色三孔插頭。 2)拆下火花塞插頭并松開高壓點火線的卡箍。 3)用火花塞扳手3122B擰下火花塞。 4)讓另外一人將油門踏板踩到底。 5)用氣缸壓力測試儀V.A.G1381或V.A.G1763檢查氣缸壓力。 ① 說明 氣缸壓力測試儀的使用:起動起動機,直到測試儀上的顯示值不再升高。 ② 壓縮壓力規(guī)定值: 新發(fā)動機:10-13bar 磨損極限:7.5bar 各缸壓力最大允差:3bar 6) 查詢故障存儲器 二、配氣機構的修理 1、說明 1)當氣缸蓋氣門座之間或氣門座鑲座與火花塞螺紋之間有裂紋時,如果裂紋不超過0.3mm寬或者火花塞頭四圈螺紋未開裂,氣缸蓋可繼續(xù)使用,不影響壽命。 2)換上新挺桿后,30分鐘內(nèi)不得起動發(fā)動機(因為氣門會碰到活塞),然后轉動曲軸兩周。 2、配氣機構分解圖 見圖2-34-1和圖2-34-2 。 3、修整氣缸蓋密封表面 修整尺寸通過氣缸蓋螺栓孔來測量,見圖2-35。 a =最小139.25mm 、檢查凸輪軸軸向間隙(見圖2-36) 測量時拆下挺桿,鏈輪端裝上軸承蓋,凸輪軸端裝上雙軸承蓋。 磨損極限:最大0.2mm。 5、封嚴雙軸承蓋/氣缸蓋之間的通道 如圖2-37中箭頭所示,用一個小螺帽扳手將雙軸承蓋/氣缸蓋的密封面兩側薄薄涂上一層D454 300 02密封膠。 6、封嚴凸輪軸點火提前裝置/氣缸蓋之間的通道 如圖2-38中箭頭所示,用一個小螺帽扳手和將凸輪軸點火提前裝置/氣缸蓋的密封面兩側薄薄涂上一層D454 300 02密封膠。 7、氣門尺寸 見圖2-39和下表 氣門尺寸表 尺寸 進氣門 排氣門 ψa mm 26.80…27.00 29.80…30.30 ψb mm 5.95…5.97 5.94…5.95 c mm 104.84…105.34 103.64…104.14 а ∠° 45 45 說明: 1)氣門不能修整,只可研磨。 2)磨損后的充鈉排氣門不能元限制地研磨,應用金屬鋸將該氣門從中央切斷。在切斷時勿使其接觸水。切斷后將氣門投入一裝滿水的桶內(nèi)。人應馬上遠離該桶,因為會發(fā)生激烈的化學反應即鈉鑲座燒毀,處理后的件成為普通金屬廢料。 8、凸輪軸油封的更換 (1)拆卸 1)拆下齒形皮帶上護罩 2)如箭頭所示,按發(fā)動機轉動方向擰齒形皮帶輪的中央螺栓,將曲軸轉到第一缸上止點標記處,見圖2-12。 3)把螺紋桿(M5×55)1牢固擰到張緊裝置上,將帶大墊圈3的六角螺母2擰到螺紋上,見圖2-30。 4)拉緊張緊裝置的高壓活塞,直到它可以用安全銷固定為止,安全銷型式如圖2-30中箭頭所示。 5)從凸輪軸皮帶輪上取下齒形皮帶。 6)松開凸輪軸皮帶輪(用專用支架3036)。 7)拔下凸輪軸皮帶輪。 8)用手按圖2-40中箭頭所示將凸輪軸皮帶輪緊固螺栓擰緊,該螺栓用于給油封提取器導向。 9)把油封提取器2085內(nèi)部件擰出兩圈(約3mm),并用滾花旋鈕固定,見圖2-41。 10)將油提取器2085的螺紋頭上涂上機油,放到油封上盡可能用力擰緊。 11)松開滾花旋鈕,轉動頂著凸輪軸的提取器內(nèi)件,直至拉出油封。 (2)安裝 1)油封密封唇上輕涂一層機油。 2)將導向套筒3241/2裝到凸輪軸軸頸上,見圖2-42。 3)將油封推到導向套筒上。 4)用壓力套筒3241/1將油封壓靠。為此可使用螺栓3241/5再往下組裝,可按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見圖2-43。 5)安裝齒形皮帶和調(diào)整配氣相位。 9、更換進氣凸輪軸油封 (1)拆卸 1)拔下霍爾傳感器插頭。 2)拆下齒形皮帶上護罩。 3)拆下霍爾傳感器和隔板。 4)使用油封提取器前,先用手將螺栓2085/1擰靠在凸輪軸上,見圖2-44。 5)將油封提取器2085的內(nèi)部件旋出兩圈(約3mm)并用滾花旋鈕固定。 6)將油封提取器2085的螺紋頭上涂上機油,裝到油封上盡可能用力擰緊,見圖2-45。 7)松開滾花旋鈕,轉動頂著凸輪軸的提取器內(nèi)件,直至拉出油封。 (2)安裝 1)油封密封唇上輕涂一層機油。 2)將導向套筒3241/2裝到凸輪軸軸頸上(見圖2-46),將油封推過導向套筒。 3)用壓力套筒3241/1將油封壓靠,為此可使用螺栓3241/3(見圖2-47),再往下安裝可 按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 10、檢查液壓挺桿 (1)說明: 1)挺桿只可整體更換(不可調(diào)整或修理)。 2)起動時氣門會產(chǎn)生不規(guī)則的噪音,屬正,F(xiàn)象。 (2)檢查過程 1)起動發(fā)動機,使之運轉直到散熱器風扇打開。 2)將發(fā)動機轉速提高到約2500轉/分,并運轉兩分鐘,若液壓挺桿還有噪音,則用下述方法查找有毛病的挺桿。 3)拆下氣缸蓋罩。 4)順時針方向旋。 11、凸輪軸的拆卸和安裝 (1)拆卸 1)拆下齒形皮帶上護罩。 2)按發(fā)動機旋轉方向擰齒形皮帶輪中央螺栓,使曲軸轉到第一缸上止點位置(圖2-12箭頭所示) 3)拆下進氣歧管上部和氣缸蓋罩 4)拆下霍爾傳感器和隔板 5)把螺紋桿(M5×55)1,牢固擰到張緊裝置上,將帶大墊圈-的六角螺母2擰到螺紋桿上,見圖2-30。 6)拉緊張緊裝置的高壓活塞,直到其可以用安全銷固定為止(安全銷型式可參見發(fā)動機吊架2024A)。 7)從凸輪軸正時齒輪上取下齒形皮帶。 8)松開凸輪軸正時齒輪(用專用托架3036)。 9)拔下凸輪軸正時齒輪。 10)驅動鏈條和鏈輪拆卸前須清洗并按箭頭所示在軸承蓋上用顏色作出標記,兩個標記間距為16個鏈錕,見圖2-48。 說明: 鏈條上不得打沖孔中心,切口及類似標記。 11)用專用支架3366固定鏈條張緊器,見圖2-49。 說明: 支架3366不可擰得過緊,否則可能損壞凸輪軸。 12)先拆下進、排氣凸輪鈾的第三和第五道軸承蓋,見圖2-50。 13)拆下雙軸承蓋。 14)拆下進、排氣凸輪軸鏈輪端的兩個軸承蓋。 15)擰下鏈條張緊器的緊固螺栓。 16)然后按對角線方向交替松開凸輪軸第二和第四道軸承蓋,見圖2-50。 17)將兩個凸輪軸連同鏈條張緊器一同取下 (2)安裝 說明: 1)安裝凸輪軸時第一缸凸輪必須朝上。 2)安裝軸承蓋時注意:從缸蓋進氣端可讀出軸承蓋標記。 前提條件:上止點處無活塞。 操作步驟: 1)按顏色標記將鏈條裝到鏈輪和凸輪軸上(兩個標記間距為16個鏈錕)。 2)更換鏈條張緊器的密封墊和橡膠一金屬密封墊,并將圖中陰影區(qū)涂上密封膠D454 300 02,見圖2-51。 3)推入鏈條張緊器。 4)將凸輪軸工作面涂上機油。 5)將兩個凸輪軸連同鏈條張緊器一同裝上。 6)用10N·m力矩擰緊鏈條張緊器(注意緊配襯套)。 7)按對角錢方向交替擰緊進、排氣凸輪軸的第二和第四道軸承蓋,擰緊力矩:10N·m(注意緊配襯套) ,見圖2-50。 8)安裝進、排氣凸輪軸鏈輪端的兩個軸承蓋,檢查凸輪軸的正確位置并擰緊軸承蓋(注意緊配襯套) ,見圖2-53。 擰緊力矩:10N·m。 9)拆下鏈條張緊器支架3366。 10)將雙軸承蓋圖中陰影區(qū)涂上密封膠D454 300 03并擰緊,見圖2-54。 擰緊力矩:10N·m(注意緊配襯套)。 11)安裝其余軸承蓋并擰緊,擰緊力矩:10N·m(注意緊配襯套)。 12)更換進、排氣凸輪軸油封。 13)再往下安裝可按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 14)安裝齒形皮帶并調(diào)整配氣相位。 說明: 換上新挺桿后,30分鐘內(nèi)不得起動發(fā)動機,液壓補償元件必須沉下(因為氣門會碰到活塞)。 12、檢查氣門導管 (1)把新氣門插入導管,氣門桿端部必須與導管端部平齊,由于進、排氣門桿尺寸 不同,因此進氣門只能插進進氣導管,排氣門只能插進排氣導管,見圖2-55。 (2)確定擺動量 磨損極限:0.8mm。 13、更換氣門導管 (1)拆卸 1)檢查氣門座鑲座和氣缸蓋密封面是否還可修整,若不能,則不應再更換氣門導管。 2)首先按下述方法調(diào)整壓力墊板。 ① 把氣缸蓋螺栓孔-A-的定位銷裝在位置2和3上,見圖2-56。 ② 把定位銷插入氣門角規(guī)的各個孔內(nèi) 進氣門外:21.5° 進氣門中:15° 排氣門:20° 3)用柱塞3360將磨損的氣門導管從凸輪軸側壓出,見圖2-57。 (2)安裝 1)用油浸潤新導管,并用柱塞3360從凸輪軸側壓入冷態(tài)氣缸蓋,直至臺肩接觸。 說明: 氣門導管臺肩接觸時,壓入壓力不得超過10kN(約1.0噸),否則將損壞臺肩。 2)用手動鉸刀3363鉸氣門導管,同時用鉆孔冷卻液冷卻。 3)研磨氣門座,以期達到良好的接觸效果。 14、更換氣門桿油封 (在己安裝好的氣缸蓋上更換) (1)必備的專用工具,檢測儀和輔助工具 1)扭力扳手V.A.G1331(5-50N·m)。 2)扭力扳手V.A.G1332(40-200N·m)。 3)火花塞扳手3122B。 4)拆卸工具3364。 5)高壓軟管VW653/3。 6)帶壓縮器3362/1的安裝工具3362。 7)壓力工具3365。 (2)拆卸 1)先拆下齒形皮帶。 2)拆下凸輪軸。 3)取下挺桿,并將其工作面朝上放置,注意不要互換挺桿。 4)用火花塞扳手3122B擰下火花塞。 5)將各氣缸活塞轉到下止點位置。 6)將高壓軟管VW653/3擰到火花塞螺孔上。 7)擰上帶壓縮器3362/1的安裝工具3362,見圖2-58。 8)壓緊安裝工具3362,把氣門彈簧壓到下述位置: 外進氣門:下位置。 中進氣門:上位置。 排氣門:下位置。 9)把高壓軟管接到至少6bar的壓縮空氣上并拆下氣門彈簧。 10)用專用工具3364拆下氣門桿油封。 (3)安裝 1)將每個氣門桿上都罩上塑料套,以免損壞氣門桿油封,見圖2-59。 2)將新氣門桿油封裝入壓力工具3365中。 3)氣門桿油封的密封唇上涂上機油并小心地推到氣門導管上,接下來的安裝 可按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 4)安裝齒形皮帶和調(diào)整配氣相位。 15、排氣系統(tǒng)零件的拆卸和安裝 (1)說明: 1)裝配之后注意,排氣裝置不要裝得太緊,其與車身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如需要可松開夾子,調(diào)整消音器和排氣管,使得各處均與車身保持足夠距離,同時還要保證支承環(huán)受力均勻。 2)更換所有自鎖螺母 (2)拆卸和安裝 |
|
|
湘公網(wǎng)安備 43120202000083號